查看原文
其他

“Light科普坊”正式成立!招募科普作者

Light科普坊 中国光学 2022-08-27

Banner | 推广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https://www.nature.com/lsa)创刊于2012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与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完全同行评议、完全开放获取的英文国际光学期刊。2022年,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获得最新影响因子20.257,连续八年稳居世界光学期刊排行榜前三,曾获得中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全国百强报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度优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奖项和荣誉。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创刊10年来,刊载了大量国际光学领域顶尖成果、名篇名作,以知识和创新来推动造福人类。我们相信,科学为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和复杂问题提供了必要的视角。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在海量信息时代,争议和困惑常常围绕着科学辩论。

同时,我们在国际科学传播最新理论发展得到启示[1]:科学传播是一个线性的、单向的过程,科学家应该与公众进行平等对话;公众是被动的,要尊重普通人的非专业知识的价值;交流是一个更广泛的过程,涉及将知识从一个学科转移到另一个学科,科学界有义务来促成公众对科学事务的参与。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除了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我们还需要普及科学知识,真正使公众能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这是科技期刊的一种责任担当。

鉴于此,Light科普坊正式成立!这是由Light运营的科普实践与交流平台。我们致力于通过对影响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的科学问题提供清晰的解释、可信的答案和可靠的评论,为公众对话提供信息,为科学与大众之间架起桥梁。

Light科普坊团队由Light学术出版中心编辑、科学家顾问团以及自由科普作者组成。后续将组织科普征文大赛、科普播客、科普沙龙(线上线下)等一系列活动。

科学家顾问团将在Light科普工作坊承担撰稿、组稿、审稿及主题活动组织等职责。Light科普工作坊第一批科学家顾问团由8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个人介绍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科学家顾问团


01

方少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阿秒激光前沿研究和仪器装备自主研发。先后参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多个超快激光平台建设。回国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特邀综述5篇,获美国专利授权2项,中国专利授权多项。目前担任中国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小组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Scientific Reports》编委、《COL》编委、《CPL》、《CPB》、《物理学报》、《物理》青年编委。

02

卢明辉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在Science,Nat. Mater.,Nat. Phys.,Nat. Commun.,PNAS,PRL,Adv. Mate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0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8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声子晶体等人工带隙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若干新效应的研究”,获得2015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在声子晶体中实现声波双负折射”入选“2007 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创立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这一新型研发机构,入选第十四届南京市十佳科技之星。创建了“两江科技评论”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平台是集“大众科普-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科技讯息平台,旨在发布“光声力热”超构材料、凝聚态物理和新能源前沿科技最新资讯,分享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国防尖端科技和高端仪器装备产业最新成果,为广大科研院所、研究学者和高新企业间的互相学习、沟通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公众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十佳学术机构公众号。

03

刘东


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光谱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执行副主编,《光学学报》、《Remote Sensing》、《中国测试》、《光学精密工程》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激光雷达(大气、海洋及星载)、光学元件缺陷检测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NAS、PhotoniX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10余项, 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Plenary talk)/邀请报告(Invited talk)50余次。

04

李炜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包括纳米光子学、热光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项目、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以一作/通讯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Review Material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Science News、Phys.org、Science Daily等权威媒体报道。担任SPIE Spotlight副主编,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审稿人,美国SPIE DCS国际会议、PIERS 2021国际会议分会主席等。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长白山特聘领军人才、吉林省创新创业人才、MINE2020青年科学家奖等。

05

孟庆宇


博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光学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空间光学遥感器设计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深空探测、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工程项目,担任“天问一号”高分辨率相机副主任设计师、光学系统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发展部预研课题、型号相机等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SCI/E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担任多个光学领域SCI期刊审稿人,担任《光学精密工程》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被聘为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在《解放军报》、科普中国、科学大院等媒体发表,在人民网客户端讲授的科普课程受到吉林省大中学校100余万师生观看。

06

高辉


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担任Opto-Electronic Advances武汉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2020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光学、全息显示等,在Science Advances、Opto-Electronic Advanc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1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120次,相关研究曾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推荐,被多家国际知名科技媒体报道。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专家,北京科学中心特邀审核专家,知乎首批“科学盐究员”、腾讯新闻“知识官”,《科学世界》等科普杂志撰稿人,搜狗科学等机构科学顾问,曾翻译出版《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等科普书籍。

07

曹良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全息光学成像与显示技术。讲授的“信息光学”课程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曾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08

焦述铭


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博士,从事全息三维显示算法,单像素成像,光学计算,图像处理,信息安全,机器学习等研究,曾获得香港特区政府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引进计划(博士后资助项目)。在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Engineering等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2020年国际显示技术大会(ICDT 2020)优秀论文奖。担任《应用光学》和《液晶与显示》期刊青年编委,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果壳网,科学大院,南方都市报,读者原创版等网络和平面媒体撰写科普文章,2013年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图书数学分册和电子信息分册作者之一。



与此同时,Light科普工作坊现向全社会招募自由科普作者。


加入后,您可以获得


● 展示:
中国光学是目前国内光学领域的头部微信公众号。在文章末尾,我们会给文章作者足够的个人品牌展示,让您的专业度、擅长领域能够最大程度地在未来的来访者面前展现,有助于为您提高在领域内的社会影响力。

● 稿酬:
凡是被Light科普坊录用并在中国光学公众号发表的科普文章,作者都将获得1000元/篇的稿酬。

注:该稿酬区别于中国光学公众号自由撰稿人稿酬体系。

● 光学界大V教您写作:
长期供稿的特约作者,将有机会获得科普畅销书、知名科普文作者的写作培训,帮助您提高写作水平。同时,特约作者将有编辑对接,帮助作者解决创作中的问题,为作者提供专业修改意见。

● 出镜: 
优秀的科普作者,还有机会获得“Light在线”科普讲师以及媒体采访机会的优先推荐。

● 证书:

Light专属定制证书。


我们希望您是这样的人 


● 具备扎实的光学专业背景,您可以是光学相关专业(光学工程、光学、光电子等)硕士(硕士生)及以上学历的在读学生或科技工作者。


● 热爱科普,有不错的文字功底并热爱文字写作。


科普文章该怎么写[2][3]


● 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内容,且未在其他网络和平面媒体发表过。同时,投稿文章要合理使用图片或视频等素材,一旦使用需要提供该素材的授权证明。推荐两个免版权可直接使用的图片网站(可商业用途,不要求署名):
https://www.pexels.com/zh-cn/

https://pixabay.com/zh/


● 凸显科学主题以及信息主体;


● 多元语境下科普话语亲和力的建构(包括:概括主题、评述相关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及阐述研究思路);


● 读者指示词是将读者引入话题并力图与其建立亲近感的最明确、最广泛的方式。(建议使用人称代词:我们,你、你们,大家)


● 采用修辞手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 权威专业术语增进读者的信任;


● 对话式的问答号召读者参与科学问题并思考(一般使用“特指问”和“是非问”,科普话语的受众一般对所探讨的主题缺乏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在问句中询问者和被询问者处于不均衡的知识状态。因此,科普话语作者在介绍科学知识和技术时大量使用特指问自问自答,可以起到激发受众兴趣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 观点式标题引发读者共鸣和解读。

参 考 文献:

[1] Handbook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Routledge, 2008.

[2]刘建桢. 新媒体语境下科普话语亲和力建构研究[J]. 科普研究,2020,15(4):47-54. 

[3]王庆田.新媒体时代英语科技类新闻标题编译策略与手法探究——以环球网英译中新闻为例[J].海外英语,2018(22):37-38.

报名方式


如果您感兴趣且符合要求,请扫码添加编辑微信


或发送邮件 zhaoyang789@ciomp.ac.cn,提供:


● 一份个人简历。(记得写清楚联系方式哦)


● 您曾经独立完成的原创科普作品。(如果有参考文献,请完整列出)


● 如果有其他想法,也非常欢迎您写在邮件里。


邮件标题格式为:「姓名+专业+Light科普坊自由科普作者」


好啦,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如果您周围有合适的朋友,也欢迎分享给他们~

此招募长期有效哦~期待您的简历和作品👏👏




banner 推广


点这里 👇 关注我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